【堅料網】寒柏:為何《明日戰記》未能大賣? 

港產科幻片《明日戰記》總投資為4.5億港元,前期籌備了3年,拍攝半年後,再進入4年的後期製作,並標榜是「香港有史以來最具規模科幻巨著」,據報這電影亦算是香港電影歷年最大規模製作的影片,亦用上了最多的CG特技效果。

《明日戰記》於8月5日在內地率先上映,但有傳電影票房未如理想。翻查網上紀錄,這電影累計13天的票房為大約4億人民幣,其實不算太差,只是以「科幻大片」的定位看,約4億人民幣的票房之成績總有些強差人意。內地網上評論有褒有貶,批評的人都指劇情較悶。綜合來看,內地觀眾對《明日戰記》的CG畫面沒有太大意見,亦鮮有批評角色或演技。因此,主要問題在於劇本不夠吸引及追看性稍嫌不足。這電影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扼要如下 (含劇透):

● 《明日戰記》的劇情不算亂來,而且算是經過翻覆推拷,故事的結構嚴緊,漏洞不多,由大局背景至劇情主線,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 故事講及在不久的未來,在科技革新之下,人類經歷了兩場大戰。戰爭一方面使科技應用的進步更快,但另一方面亦為人類造成災難。兩場大戰後,地球的空氣變得有毒,僅靠人類建造「天幕」來保護倖存者。

▪︎ 當大家以為可以在戰後重建家園之際,一顆隕石把大型外星植物「潘多拉」帶來地球。「潘多拉」極具攻擊性,生長速度極快,摧毀了城市裡無數的建築物。在下次降雨前,當地軍人一定要把「潘多拉」摧毀,否則「潘多拉」將完全失控及破壞整個城市。但另一方面,科學家發明了「基因子彈」,可以停止「潘多拉」的迅速生長及攻擊性。由於「潘多拉」可以淨化地球的有毒空氣,科學家希望軍人可以先嘗試把「基因子彈」打進「潘多拉」之內。

▪︎ 主角就是幾名奉命執行任務的軍人。由於距離下次大降雨的時候只有幾個小時。軍方亦不打算疏散當地居民。如果在降雨前無法成功把「基因子彈」打進「潘多拉」,並讓相關元素進入其「母體」,軍方只能向「潘多拉」投擲飛彈,但該區16萬市民將要陪葬。

● 整個故事也交代得很清晰,不算是亂套。科幻迷感興趣的「軍人外骨架裝備戰甲」,「機械人大戰」及「大戰外星野獸」等情節,亦合理地融合在故事大環境裡。電影簡單直接的交代了由大局至故事主線的重點,關鍵時刻就只得幾小時,主角還不斷遇到意外及挫折,為什麼內地觀眾仍覺得這緊湊的情節有點「悶場」呢?

● 筆者認為《明日戰記》的劇本製作雖然很認真及嚴謹,但對主要角色的刻劃仍不夠具體,角色的內心世界軌跡並沒有很清晰的與故事主題結合。主角角色的設定及內心世界之軌跡是觀眾代入的一個「窗口」。由於劇本對故事主要角色之刻劃不夠深刻,受眾沒有很強的「代入感」;再緊湊的情節,也未必能觸動到觀眾的緊張情緒。傳統以來,荷李活製作的CG大片的劇本亦有這個問題,但觀眾被CG畫面吸引而入場。可是,20至30年過去,觀眾對「荷李活科幻大片」也感到開始有點膩的時候,香港作為後起之秀,劇本的要求只能夠更高。以「商業科幻大片」的角度看,《明日戰記》的劇本絕對不算差,甚至乎勝過某些荷李活大電影,但今時今日觀眾的要求卻越來越苛刻,港產電影要脫穎而出,就只能做得更好。

● 那麼,要如何刻劃主要角色之性格及內心世界,又怎樣把這些角色與故事主線緊扣在一起,方能觸動觀眾的心靈呢?原理上,我們可以考慮以下的處理方法:

▪︎ 男主角古天樂本來有一個親生小女兒,但小女兒卻因癌症去世。男主角感到生不如死,因此不介意繼續擔任軍人的前線工作,認為自己隨時可以赴死。但總部給予他們一隊人「改造潘多拉計劃」之任務時,男主角卻由於這任務對其他隊員太危險而反對。最後,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主角在執行任務期間,於被廢棄的醫院內碰到一名被遺棄的小女孩。對主角而言,把這小女孩救出來,是對自己失去親生女兒的一種「救贖」。男主角的「內心軌跡」刻劃得很清晰,但我們如何把主角的內心世界緊扣着故事主線呢?

▪︎ 劇本已把男主角的內心世界刻劃得很清楚,但一個生無可戀、終日只念掛親生小女兒的男主角,又會怎樣看待這個「改造潘多拉計劃」呢?他本人不怕危險,萬一「改造潘多拉計劃」失敗,他便去赴死了。觀眾代入了男主角的內心世界後,對整個科幻場景還會有什麼好操心呢?反正都是生無可戀了,成功或失敗又有何不可?觀眾代入男主角的心境後,又豈會感到劇情緊湊?

▪︎ 劇組可以考慮某些「小改動」,例如讓男主角對把這次「改造潘多拉計劃」視為非做不可的行動。譬方說,男主角的親生小女兒為何會患癌呢?不妨是因為那戰後的「毒空氣」所引致?或許人類建的「天幕」仍不夠完美?小童在某些區分活動還會受到影響?由於男主角當年冒險建天幕而累及女兒?總之,由於親生小女兒因為「毒空氣」或「天幕」而死去,男主角才有一個非做不可的動力去完成「改造潘多拉計劃」;還要只許成功,不許失敗。這亦是一種心靈上的「救贖」,與後來在荒廢了的醫院碰到那個被遺棄的小女孩,便成為前後呼應的結構。

▪︎ 男主角要有一個真正的「動機」去完成計劃,才能在心靈上感染觀眾。例如男主角因工作而疏忽小女兒,等到小女兒死後而後悔莫及,觀眾便不會無動於衷;男主角出於一種心靈上的「救贖」而非要接受那極危險的計劃,觀眾便會容易理解得到。整件事便會變得緊湊起來、合理起來。至於任務失敗的話會使隊友犯險,或要犧牲當地16萬市民,這並非不重要,但如果先有一個緊扣男主角內心深處的「切入點」,便可把整個劇情更加凝聚在一起。

● 男主角的內心世界建構好之後,其實其他角色的性格、動機、內心世界亦不能缺少,至少對故事主線 (改造潘多拉計劃) 也要有一個清晰的立場。這立場亦會影響他們對整件事的看法及反應:

▪︎ 劉青雲的角色是主角古天樂的上司及拍擋,在故事發展之初,大概我們知道劉青雲是負責「開會」的高層,古天樂則一直擔任前線任務。但劉青雲本人對「改造潘多拉計劃」有什麼看法呢?為什麼他這般支持古天樂呢?劉青雲的角色,就如一個十分平面的「工具人」,只算是男主角的拍擋,唯一功能是推進情節。我們可以考慮的改動為,劉青雲既然是一名「好上司」,便應該由他主導去反對這個讓隊友冒險之計劃,然後古天樂因為對女兒的「救贖」而非去不可。這二人之間的矛盾會變得更生動。兩人最終如何達至一致的看法呢?或許就是因為如果計劃失敗,便要犧牲16萬名無辜市民。劉青雲作為一個「好上司」的內心爭扎是,到底要隊友犯險,還是要犧牲16萬名市民?我們把重要配角的內心世界建構好,亦可以觸動人心,更可以避免他們成為僅用來推進情節的「工具人」。

▪︎ 姜皓文的角色,是一個與劉青雲及古天樂一起的舊隊友。按回憶畫面的剪輯,他是因為經歷了一場大戰而讓他失去一目後變得貪生怕死起來而反對冒險興建「天幕」。其後,古天樂把他辭退。他當年經歷了什麼危難?以次要角色而言,劇本「留白」而沒有交代清楚亦無不妥,但姜皓文為何會「歸隊」呢?有什麼動力使他非要救古天樂不可呢?這一點與劇情主線有關,便需要交代得很清楚。否則,觀眾又怎會感受到主角這「鐵三角」的兄弟情誼呢?他是為了報恩?為了克服自己的貪生怕死?為了在主角面前證明自己?也是為了一種心靈上的「救贖」?還是他敵開軍隊後有什麼領悟,使他非要參加這個「改造潘多拉計劃」不可?

▪︎ 張家輝的角色刻劃則並非不足,只一句話已知他不大贊同「改造潘多拉計劃」,亦知他想保護「天幕」的既得利益,但一開場大家已知他是隱藏的大反派了,略嫌劇味不夠。我們可以考慮的改動是,把他先塑造成一個正面角色。張家輝是男主角等幾人的上司,大家當年一同參與「天幕」的建造,便算是戰友了。劇本裡略為加深這幾人的情誼,才會使後來的「反面不認人」形成一個較有追看性的反差。當主角幾人發現張家輝才是幕後黑手,都選擇先和他爭論及要他自首,而並非直接向總部匯報,這劇情亦會因為幾人之間的情誼而變得合理一些。

● 劇本尚有不少的細節可以作出「小改動」,不再一一細表。此外,電影製作還有某些問題,或會影響在內地的票房。例如,絕大部分主要角色都使用了香港演員,這或會影響電影在內地的「賣座能力」。古天樂、劉青雲及劉嘉玲,基本上是20多年前港產片《絕世好Bra》的「班底」,再加上影帝張家輝如實力派姜皓文,陣容十分強大,但這配撘的新鮮感不夠。一般來說,以香港50多歲的演員坐陣,在廣州及中國南方仍有一定的「叫座力」,但上海及北方等地的觀眾卻不一定很受落。

▪︎ 多年來,香港的合拍片之做法,則至少會讓內地新一代著名女星做女主角。例如甄子丹即將開拍的《喬峰傳》,也找了曾在2019年電視劇《倚天屠龍記》參演趙敏一角的陳鈺琪為女主角。

▪︎ 除此之外,就算男主角繼續用上50歲以上的香港男演員,則至少會有一條故事副線,由30歲的內地男演員參演。例如,《葉問2》便找了黃曉明做葉問的首徒,劇份亦不少。《明日戰記》亦有一條年輕情侶的副線,由內地演員擔當,但戲份不多,演員亦不算出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 故事也要顧及主要角色之不同年齡層方面之發揮,30來歲的一班演員可以成事不足,但亦應該有成長。《明日戰記》裡的年輕情侶作為配角,只反襯出主角的沉穩,但年輕人本身卻沒有很明顯的成長歷程。那年輕人硬要上前線,但看到兵凶戰危後表現得貪生怕死。後來,他有沒有什麼覺悟?這經歷有否讓他有什麼成長?

總的來說,筆者認為《明日戰記》絕對值得一看。在13天之內,票房累積了4億人民幣,這成績亦不能算太差。只是,在互聯網及資訊爆炸的年代,觀眾的要求越來越苛刻,競爭亦十分激烈。劇組只能全方位都做到更好,才有望不斷創出佳績。

最後,一部投資4.5億港元的港產科幻大片,能否回本則肯定要靠內地市場。如果我們只有香港市場,又怎能拍什麼「大片」呢?

文:寒柏

學研社成員,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