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HK】吳桐山:宏偉藍圖俱備 只欠通關

de40a70563921f19f95883d3ac10ad9c

施政報告為特區發展勾畫宏偉的發展藍圖,包括筆者在內的港人,看來都覺得倍受鼓舞。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深圳羅湖當局正式發布《加快羅湖深港深度融合發展區建設實施方案》,提出45項舉措,進一步加快兩地深度融合。大政方針無疑是正確的,但相信很多港人看後都有與筆者同一的疑惑:只要不通關,這些融合的措施恐怕都會落空,給人一種萬事俱備、只欠通關的感覺。

施政報告進一步具體描繪「北部都會區」的宏偉藍圖。「北部都會區」明顯是為了對接深圳,無論是產業還是人才,都離不開與深圳的融合。據說兩地還研究如何進一步簡化通關手續。但如果維持現在的隔離檢疫政策,反正過關之後都要隔離7+3,搞甚麼「一地兩檢」甚至「一地一檢」,省幾分鐘通關時間,過去再隔離,有甚麼意義嗎?我願意付出10天隔離時間去過關,還差那幾分鐘?

要引進人才也是一樣道理,如果不開關,人才來香港之後,無論去海外還是回內地,尤其是後者,成本都非常高。試問誰會冒着妻離子散、六親不認的風險來香港?

有人會習慣性地「倒退」通關時間表來自我安慰,這個遊戲從2020年開始已經在玩。例如之前有說「香港單車節」會在港珠澳大橋上演,就有人猜那麼年底前應該通關了;特區政府說2024年香港航班會恢復到疫情前,有人猜2024年之前會通關了;2025年粵港澳承辦全運會,有人猜2025年之前會通關了。是嗎?

大家要搞清楚,誰是上位法、誰是下位法。「動態清零」,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事關抗疫大局,事關無數人的生命,這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必須始終堅持。怎麼可能為了辦你一個單車節、為了恢復航班或者辦全運會,而放棄抗疫呢?不可能的。現在的計劃只是寄託一種希望,到時候不行了可以再推遲或者修改計劃。

何時能通關,歸根到底要看病毒、疫苗、藥物的變化,甚麼時候能夠把新冠病毒對人民的生命健康的危害減低到零。

至於對外通關,用行政長官李家超的話說,還有很多變數,例如病毒會不會再變種。但其實有科學常識都知道,病毒是會不斷變種的,就像物種會不斷進化一樣。要等病毒不變種無異於要等地球不轉。

對外通關,我認為香港是可以大膽一點的。因為做好對外溝通的橋頭堡,是國家賦予香港的任務。香港必須保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才能不斷為國家引進外資、人才、技術,如果我們自斷雙臂,不僅不能重拾輝煌,而且也難以貢獻國家。

施政報告看來令人心潮澎湃,但當中的很多大計,都是必須有通關才有戲唱,哪怕是要求老師學生每年北上交流,也要看通關臉色。偏偏通關這件事,是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的,這就是將全盤大計都綁在一件沒有時間表和路線圖的事上面,這就讓我覺得有點懸了。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