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閱讀《明史》時,發現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出生情況非常有趣。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在生下他時,正值元朝末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和其他開國皇帝的記載相似,朱元璋也有玄幻橋段般的出生。
據記載,陳氏懷着明太祖時,夢到一個留着長長白鬍子的仙人,仙人給了陳氏一粒金光閃閃的仙丹,陳氏吃下仙丹後,朱元璋便在第二天出生了。在朱元璋出生的當天,屋內多次出現紅光,附近街坊鄉里更以為朱元璋家中發生火災,但查看後卻一切如常。
這種「神化」開國皇帝出生事跡的情況,在任何文明歷史中都是古已有之,是治理的一種習慣。這種「神化出生」可以是主動神化,也可以是被動神化。但不論是哪一種,「神化出生」就像茶餐廳裏常餐當中的多士一樣,是「包埋」的。如傳說中,亞歷山大大帝出生前,其母夢見雷劈其子宮;日本的天皇是「現人神」,是天照大神的後代等等。
共同信仰增強自我意識
在部落時代,祭祀、拜天等宗教儀式便出現,所有事情都被給予意義,如生死、群體、人倫關係、層級關係和未知的事物,這些意義對人類來說十分重要,美國社會學家喬治·赫伯特·梅德(George Herbert Mead)和赫伯特·布盧默(Herbert Blumer)提出的「符號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認為,透過符號交流和互動來賦予意義和建構現實、共同創造出一個共享的社會現實的過程中,掌握到不同角色的劇本及人設,能夠增強自我意識。
現代社會「神化」藝人與品牌
「神化出生」,亦或是說偶像崇拜的行為出現在工業化前的社會,通常是治理的需要,讓臣民感到是在神的批准下管理,在他們心理上會覺得更安全,即使活得不好,最少也不敢怪罪神。
於統治者而言,「神化出生」的作用很多,例如可增強百姓對自身的認同感提升統治的地位,對整個舊社會也有正面作用,包括臣民有更強的凝聚力、統一的信仰、群眾較服從等。在個人層面當中,對於被神化者的崇拜讓他們形成行動規律,能夠合理化被統治的壓力,在統一的價值觀下獲得更安穩的生活環境等,因此「神化出生」實際意義是明顯的。
今時今日,「神化出生」的概念不再流行,我們是理性了一點、科學了一些。然而,人們對偶像的崇拜似乎不會這麼簡單就停止,其他「神化」層出不窮,看看大眾對明星藝人、潮流品牌的追求和維護便可知,其實只是由一套講述大社會的電影變成小社會的劇本而已。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