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劉國輝:「神化」不出奇 偶像古有之

最近在閱讀《明史》時,發現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出生情況非常有趣。朱元璋的母親陳氏在生下他時,正值元朝末年社會動蕩,民不聊生。和其他開國皇帝的記載相似,朱元璋也有玄幻橋段般的出生。

A member of Chinese rock band Super VC cheers the fans while security personal try to pull him down from the barricade during the Modern Sky Music Festival in Beijing, China Tuesday, Sept 30, 2008. The annual Modern Sky Music Festival which held from Sept. 30 till Oct. 2 has draw thousan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fans following a week-long holiday, which marks the country’s National Day, the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communist China in 1949. (AP Photo/Andy Wong)

據記載,陳氏懷着明太祖時,夢到一個留着長長白鬍子的仙人,仙人給了陳氏一粒金光閃閃的仙丹,陳氏吃下仙丹後,朱元璋便在第二天出生了。在朱元璋出生的當天,屋內多次出現紅光,附近街坊鄉里更以為朱元璋家中發生火災,但查看後卻一切如常。

這種「神化」開國皇帝出生事跡的情況,在任何文明歷史中都是古已有之,是治理的一種習慣。這種「神化出生」可以是主動神化,也可以是被動神化。但不論是哪一種,「神化出生」就像茶餐廳裏常餐當中的多士一樣,是「包埋」的。如傳說中,亞歷山大大帝出生前,其母夢見雷劈其子宮;日本的天皇是「現人神」,是天照大神的後代等等。

共同信仰增強自我意識

在部落時代,祭祀、拜天等宗教儀式便出現,所有事情都被給予意義,如生死、群體、人倫關係、層級關係和未知的事物,這些意義對人類來說十分重要,美國社會學家喬治·赫伯特·梅德(George Herbert Mead)和赫伯特·布盧默(Herbert Blumer)提出的「符號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認為,透過符號交流和互動來賦予意義和建構現實、共同創造出一個共享的社會現實的過程中,掌握到不同角色的劇本及人設,能夠增強自我意識。

現代社會「神化」藝人與品牌

「神化出生」,亦或是說偶像崇拜的行為出現在工業化前的社會,通常是治理的需要,讓臣民感到是在神的批准下管理,在他們心理上會覺得更安全,即使活得不好,最少也不敢怪罪神。

於統治者而言,「神化出生」的作用很多,例如可增強百姓對自身的認同感提升統治的地位,對整個舊社會也有正面作用,包括臣民有更強的凝聚力、統一的信仰、群眾較服從等。在個人層面當中,對於被神化者的崇拜讓他們形成行動規律,能夠合理化被統治的壓力,在統一的價值觀下獲得更安穩的生活環境等,因此「神化出生」實際意義是明顯的。

今時今日,「神化出生」的概念不再流行,我們是理性了一點、科學了一些。然而,人們對偶像的崇拜似乎不會這麼簡單就停止,其他「神化」層出不窮,看看大眾對明星藝人、潮流品牌的追求和維護便可知,其實只是由一套講述大社會的電影變成小社會的劇本而已。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