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匯報】劉國輝:前言後語有反差 發笑皆因失預期

啟蒙運動把主宰歐洲近千年的羅馬教廷迫到牆角,而整個啟蒙運動中公認的領頭人,則是一個叫伏爾泰(Voltaire)的法國人。伏爾泰的主要思想可簡略為高舉人權及自由、反對神權專制社會、推崇科學主義唯物觀,對西方近代思想影響巨大,除了是哲學家外,伏爾泰還是一位劇作家,作風幽默又風流。因為風流,他要逃到英國寫作;因為幽默,他的作品總讓人耳目一新。

 伏爾泰引領着啟蒙運動。圖為伏爾泰雕像。 網上圖片

當年羅馬教廷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正逢新教(基督教)興起,馬丁路德提出「因信稱義」,即信上帝便可得救的概念,令羅馬教廷勢力重創。就在這時,伏爾泰以幽默易懂的文章,說服法國以至整個西歐的人民,用科學理性對上宗教的影響,在「命危」的羅馬教廷身上再補一刀。

有關伏爾泰的幽默故事極多,如伏爾泰的咖啡癮很大,一生中喝了數量驚人的咖啡。有個好心人曾告誡他:「別再喝這種飲料了,它是一種慢性毒藥,你是在慢性自殺!」

「你說得很對,我想它一定是慢性的。」年老的伏爾泰說︰「要不然,為什麼我已經喝了65年還沒有死呢。」

幽默,在心理學是一個比較虛的詞語,在心理學上早有研究,相關研究包括其機制、風格、生理及心理反應等。當中最簡單的定義就是引人發笑的機制。筆者當年的畢業論文,正正是研究幽默風格,因此對幽默略有認識,其中影響最大的解釋幽默理論就是「乖訛」或「失諧」理論(Incongruity Theory)。「乖訛」是指「不和諧」「不協調」,源自德國一種關於喜劇性產生原因的解釋。「乖訛」要讓人發笑,會經過「故事營造」「期待」「不和諧」「解惑」「笑」的過程,過程並不複雜,例如我問:「哪種動物一世也不長高?」

答案是龜,因為龜苓膏(零高)。這問題先引導接收者往有動物元素的對話方向去預期, 但用諧音去合理化「龜苓膏」這答案, 這種超出預計但又有其規則和合理性,發笑效果就會出現。

又如:「一百萬和一千萬對我都是一樣的,因為我都沒有。」這句話的幽默地方在利用後句去推翻前句的信息預期。除了發信者需要思考外,「乖訛」內的接收者也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領悟能力,才會接收到令人發笑的地方。

說到幽默風格,心理學者普遍會用Martin, R. A.所提出的四種幽默風格去分類,包括親和型、自強型、攻擊型和自嘲型四種幽默。而在伏爾泰的文章中,他的幽默主要反映在他諷刺時弊的攻擊型,他以幽默的方式去攻擊當時的宗教信仰及教廷的腐敗,這種攻擊型幽默也常見於其他議政的文學家作品當中,使反羅馬教廷的信息能快速傳播,最終使理性主義傳遍歐洲。

劉國輝老師(學研社成員,在大專任教心理學十多年,愛用微觀角度分析宏觀事件,為朋友間風花雪月的話題作準備。)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