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戴慶成:龍年譯名無助中國形象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這首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歌詞,以及自古以來種種關於龍的傳說,讓中國的國家形象和神話中的龍深深綁定在一起。今年是龍年,有內地官媒在英譯龍年時首次摒用「Dragon」,改為音譯「Loong」,引起了國內外熱議。某程度上來說,官媒這種做法反映中國文化愈來愈自信。

若比較龍的外形特徵和典故習俗,不難發現「東方龍」和「西方龍」在中西文化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象徵意義。被譯為Loong的「東方龍」,在中國社會一向被視為吉祥神獸;譯為Dragon的「西方龍」,在西方卻是邪惡妖魔的化身。有人認為把龍譯為Loong,能夠清楚分開中西龍,有助改善海外民眾對中國的整體形象認知。這個看法其實頗為膚淺。

以中國的國寶大熊貓為例,熊貓品性溫和,代表和平、友好,北京一直極力打造大熊貓成為中國的國家形象和文化符號,大熊貓在海外長期深受歡迎。但隨着中國大國崛起,西方對中國的戒心驟增,近年大熊貓在西方人眼中的形象已逐漸出現變化。原本長得漂亮可愛的熊貓,身形開始變得壯碩高大,外表愈來愈兇悍。

反之,作為美國國鳥的白頭鷹,面相兇狠。但許多人認同美國的自由民主理念,鷹反而成為正面形象,象徵着自由、勇敢、力量和勝利。

由此可見,選擇哪一種動物作為國家形象的符號,初期或許能影響外國人對該國家的第一印象。但國家的行為才是最重要的。龍應該譯為Dragon還是音譯為Loong,只是促進中國正面形象的策略的一部分,是一種過程和工具,而不是終極目標。長遠而言,要改變西方世界對中國的偏見,更需要內地政府和民間齊心用行動去建構。

原文網址:自成一家:龍年譯名無助中國形象-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 on.cc東網 | 評論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40213/bkn-20240213000440188-0213_00832_001.htm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