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桐山
近日,深水埗5歲男童疑遭母親長期虐待,最終在家中死去,被捕母親被控一項謀殺罪。事件令全城痛心,保護兒童的議題再次受到市民關注。
近年本港發生多宗轟動全城的虐兒案, 2018年屯門5歲女童頭部有多處瘀傷,身上有逾百個新舊傷勢,她最終因傷口受細菌感染,引致敗血病不治。2021年爆出「童樂居」多名職員虐待至少39名兒童的大醜聞,涉及有人將兒童抬起再拋向軟墊、掌摑懲罰、扭耳朵、將兒童推到牆上以及用手指戳臉等粗蠻行為,至今已有34名女職員被起訴及提訊。2021年本港有1,367宗虐兒新呈報,比2020年升逾45%,施虐者中最多為受害兒童的家長,其次是同學、朋友和陌生人。
筆者認為,應該多從多方面入手,幫助有需要的家庭,舉報罪案,保護兒童。首先,政府應該調撥資源,為基層家庭分擔壓力。
我們不禁會問,為什麼會有這麽多虐兒罪案的發生?我覺得很大程度與家庭經濟有關。疫情重創經濟,基層家庭缺乏應對危機的能力,承受著最大的生存壓力;再加上早前學校停課,孩子每天留在家中,極大增加了家庭照顧者的負擔。基層父母極容易把壓力和情緒發洩在兒童身上,最終釀成悲劇。
增加對基層家庭經濟精神支援
虐兒案絕非是一個個不幸的意外,而是由貧窮與分配不公而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政府應該主動為基層家庭分擔壓力,這包括經濟上的和精神上的支援。在經濟上,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增加居民收入,改善居住環境等等;在精神上,加強社工與受助家庭的聯繫,仔細聆聽,耐心開導,切實幫助基層家庭走出困境。
其次,家庭、學校、社福機構、親友、醫生等要形成全方位的兒童健康關注網絡,相互監督和補充,共同關注兒童健康成長。
年少兒童缺乏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他們往往不會或者不敢表達自己受虐的經歷,他們需要身邊的人及時發現、制止和提供保護。父母、老師、社工、親友、醫生……都是生活在孩子周圍的人,每個人都應該多留意,主動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如果發現孩子身上有不尋常的傷痕,應該仔細查問原因,避免悲劇發生。
再次,通過立法強制舉報虐兒罪案,提升社會對虐兒事件的警戒級別。
近日,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主持懷疑虐待兒童個案強制舉報規定建議的諮詢會,計劃通過立法方式,強制舉報虐兒罪案,從而提升社會對虐兒事件的警戒級別。在立法之前,對於虐兒行為,是熟視無睹,或是知情不報,還是挺身而出,這個視乎個人的選擇,並無法律規管;而立法之後,面對虐兒行為,不舉報罪案就是涉嫌違法的行為了。
立法強制舉報虐兒,其實在傳達一個重要信息給兒童身邊的每一個人:任何人都不能虐兒,如果一旦虐兒,一定會被發現和被舉報,最終將受到法律的制裁。
最後,建議政府加快推進舉報虐兒立法工作,加強對基層家庭的援助,重振經濟,切實解決深層次的社會問題,還給兒童一個安全、溫暖、幸福的社會環境。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