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比較老派,認為能說一口英語、寫一手好字與使用中文輸入法,乃行走職場的基本法門。
由於文博機構崗位難得,扶掖後進正是筆者應有之義。過去三年接收來自本地大專院校推薦學生進行實習時,這些大專學生每屆只有約三成人,能用非手寫、非語音的方式進行中文輸入,非常影響他們在實習當中的任務進度。這些學生已是00後Y世代,是靠電子奶嘴長大的一代,交談下才知道他們小、中學至高教課程當中,都沒有被嚴格要求通曉中文輸入法,筆者表達對他們日後適應職場的擔憂。
廿歲只懂語音輸入
數據紀元早已到臨現代文明,人手一機、加上電腦與手機系統聯通,反而令新世代學壞手勢。習慣了在電話上用筆畫或語音打中文,然後同步到電腦上,只需校對便可。筆者所知道最嚴重的情況,是疫情之下有大學進行線上考試,默許考生可以語音輸入,收回的考卷理所當然充滿「啲、嘅、噉」。如果這些呈交版本已經過細心校訂,筆者可以假定這些學生,因為打字、認字、辨字的時間縮短,連帶降低了他們的文字敏感度。
必要職場生存技能
被迫就會學識,如同學習用筷子夾菜到夾波子一樣,要駕馭中文輸入法,首先要從需求入手。筆者小時候因為要用ICQ和MSN Messenger與朋友(及女朋友)聯繫,然後隨着網上日記大行其道,筆者開始了網上記事和文藝創作。有大學學生被要求畢業前完成國際英語水平測試(IELTS)並達指定水平,起碼保障了畢業生有一定英語的聽講讀寫能力。
為免批量製造新時代文盲,教育系統必須正視問題,別讓科技進步的益處影響學童根基。有聲音指出學童學習倉頡拆字增加日常課業負擔。筆者認為,使用漢語輸入法與拼音輸入法不但能使學童輕鬆學打字,而且更能掌握漢語(書面語)使用規律,減少口語入文的情況發生。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