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吳桐山:投資移民與創科同坐一條船

作為一個國際大都會和國際金融中心,投資移民計劃本不可或缺,因為香港是一個匯聚人才、金錢的地方,應該讓有錢的人想來就有渠道可來。特區政府日前公布了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門檻3000萬元,最大特點是其中一成也就是最少300萬元,要放入支持創新及科技行業和其他重點行業發展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筆者認為這個設計別有深意,某程度上令新的投資移民計劃與香港的創科發展大計同坐一條船,吸引的不僅是金錢,更是發展創科的動力和願景。

新計劃將在2024年年中接受申請,條件是在港投資股票、基金、債券、非住宅房地產等資產3000萬元或以上的合資格投資者,投放在非住宅房地產的金額上限為1000萬元,300萬元要放入「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這個組合將會成立並由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向與本港有關連的相關公司或項目作出投資,目的是支持創科及其他重點行業發展。

這個組合比較特別,並不是投資者自己投資搞創科生意或者買入一些創科企業的股票,而是要交給香港投資管理公司。說得白一點,你要投資移民來香港,就要投入300萬元買香港的創科產業和其他重點行業轉型。政府也明言,加入這個組合對整體經濟有幫助。

投資當然有賺也有虧,假設香港創科轉型大獲成功,假以時日成為國際創科中心,培育出很多富可敵國的創科企業,這300萬元可能升值很多倍。但如果香港創科轉型失敗,可以想像這300萬元也會有損失。畢竟,創科及其他重點行業發展都是轉型的方向,並非現時成熟的行業,所以風險必然比較高。

這樣做會產生一個正面效果,就是投資移民來香港的人,不僅是有錢人,而且都是看好香港創科轉型,願意拿出部分財富投資香港的未來。相信這群人加入香港之後,有較大機會持續關注和推動香港創科發展。資產超過3000萬元的投資者,相信來港都是一家人居多,亦會帶動身邊的人,有利於社會形成關心創科發展的氣氛。

產業轉型要加快「先立後破」

內地近日頻頻提到「先立後破」一詞,傳媒對此頗為關注。「先立後破」是指先建立起來再拆除,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破」的工作要置後,或者說需要建立在「先立」的條件基礎之上,而不能有草率、武斷、冒進的「破」的工作。筆者認為「先立後破」尤其適用於香港的產業轉型而言。

香港的某些傳統產業,例如航運業,面對比較優勢的喪失,市佔率不斷下降,因此政府要加快創新科技等重點產業的發展,務求做到「先立後破」,才能持續令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不會出現斷層。作為一個國際城市,某些產業的「破」的進度未必取之在我,香港只能努力加快「立」的進度。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