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柏|美國對內地金融體系「虎視眈眈」

文:寒柏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訪台灣成為了全球熱話,媒體更以直播的形式報道,兩岸局勢開始緊張起來。本年初,俄烏戰爭爆發,歐美陣營並無參戰,只是不斷煽風點火,瘋狂地以戰爭為藉口制裁俄羅斯。但俄羅斯手握天然氣及糧食等重要「硬通貨」,並推出一系列的反制措施。現時,歐洲已身受其害,原本打算隔岸觀火的美國,最終亦不能倖免。歐美諸國在抗疫失敗後本已元氣大傷,如今再受到俄羅斯的制裁,能源及糧食供應緊張,通脹急升至近25年的高位。

以過去幾十年的常理來說,環球受疫情拖累,俄烏爆發戰事,其影響波及歐洲和英國,美國在此際收緊貨幣供應,並連忙加息,本應可以使全球的避險資金回流美國。但本年度以來,美國先後加息4次,累計加幅達2.25%,並已放風第3季將會再加息0.50%至0.75%,為何美元縱然相對其他主要貨幣升值,但美國境內的通脹依然無法被遏止下來?為何美國至今仍出乎意料之外地發生了連續兩季的經濟收縮?美國經濟衰退,通脹爆發,失業率升溫,「世界大亂」暫時尚沒有對美國帶來太多好處。

過去幾十年以來,美國的經濟實力及生產力依然雄厚,上世紀90年代初瓦解了蘇聯,並在中東戰爭裏震懾了世界各國,互聯網科技革新下亦為美國帶來商機。於2000年,美國更罕有地在技術上還清所有國債,當年學術界還一度擔心之後用什麼抵押品來發行美元。當年,只要美聯儲加息,環球各國的財金泡沫爆破,就算波及美國,環球資金仍只會回流美國。世界各國的經濟不景氣,亦反過來驅使很多美國大財團到處併購,為美國人製造了大量商機。

但如今時移世易,為何美國的如意算盤打不響呢?

1. 美國的生產力已不及當年。幾十年來的生產鏈外移,雖然為商家帶來很多短期的利益,但卻最終使美國境內產業空洞化。產業空洞化不僅導至各行各業萎縮及人才流失,亦影響了產業的創新及發明,大大局限了美國的科研及創新之發展。

2. 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其復甦僅惠及上流社會、財金界及新經濟界別,中產及基層的就業市場持續疲弱。2020年爆發新冠肺炎疫情,美國累計死亡超過100萬名無辜的市民,就業市場從此一蹶不振。

3. 俄烏戰爭下,歐洲雖然大亂,但亞洲區大致穩定。環球資金除了回流美國避險之外,尚可選擇投資亞洲及印度等新興市場。

4. 內地嚴控疫情並成功抗疫,各省各市的產業鏈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兩年多以來,環球疫情失控,還反過來惠及內地,並使內地在出口及貿易量連續幾年成為全球之冠。值得一提的是,就算美國以貿易戰脅迫中國,部分貿易訂單流失至越南及印度。但無論是整個東南亞及印度,依然無法組織起如內地般一個整體的產業鏈及大市場。環球大亂的情況下,不僅對美國有利,內地亦不無好處。

總的來說,美國的如意算盤打不響。首先是2018年的中美貿易戰,然後是2019年的香港黑暴及2020年起的環球疫情,連番挑釁及壓迫還使內地愈來愈強大。如今,全球疫情失控及俄烏戰爭下,美國尚未得到太多好處,就唯有在亞洲區挑起事端,希望藉此製造亞洲地區不穩的局面,從而混水摸魚。

由於中國的經濟實力雄厚,軍事力量亦在迅速成長,中美雙方都不會在直接的戰爭中獲得任何好處。退而求其次,美國或希望製造台海勢危的局面,最終使環球資金撤離內地。在可見的將來,筆者相信美國會以各種財金手段打擊中國。由於內地尚未開放資本賬,對資金進出的監管甚為嚴格,相信香港金融市場將會成為國際炒家的主要衝擊對象。

香港作為內地金融領域前沿的第一度防線,絕對不能太過掉以輕心。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