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料網】悠 然:應對美國金融戰的唯一方法

我一直認為美國打擊中國的最厲害武器是金融戰+輿論戰,目的就是引導資金流向,打擊中國信心,最後影響中國經濟走向和政治穩定。

我是從去年巴菲特怪異的行為觀察到的,他居然賣全球電動車銷售冠軍比亞迪,然後買入日股,要知道中國產業升級非常成功,全年GDP更有5.2%的增長,而日本的GDP則長期接近負,汽車等工業已有敗走之象。巴菲特這種操作表面非常不合理,但結果卻是獲利甚豐,十分成功。我稱這為新世紀的指鹿為馬戰略,我們從金融戰+輿論戰角度看,就能看到一切都是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行為。

2022年美國快速加息,然後去年華爾街大行設定踢走中港股票策略,結果是環中國的國家/地區股票大升,中港股市大跌。今年1月22日,當A股和港股都跌到近年新低時,美國50ETF是拉升漲停;同日日經225指數續創階段新高,盤中一度漲至36571.80點,為1990年2月以來近34年的新高。

這是金融戰。

同時,自2023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稱中國經濟為「定時炸彈」後,「中國崛起頂峰論」也在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媒體與學者圈傳播,這個「中國崛起頂峰論」比「中國崩潰論」更來勢洶洶,規模更大、頻率最高、持續時間更長、範圍更大、來源更廣。

《華爾街日報》中文官網也特地推出「中國經濟放緩」專題欄目,從2023年8月至2024年元旦,已發表160餘篇文章,包括《中國40年經濟繁榮落幕,接下來會怎樣?》、《中國青年就業市場宛如夢魘,國家面貌正在改變》、《中國經濟困境堪比30年前的日本?可能更甚》《中國經濟陷入惡性循環》、《中國經濟惡化背後根源:民眾對政府政策沒有信心》等。

這是輿論戰。

於是在過去一年,人民幣貶值、A股和港股、房價大跌,金融戰+輿論戰正使敘事塑造錢金導向。目前看,中國幾乎是捱打的,反擊手段非常有限,內地捱打,香港也沒有好日子過。

未來一年,美國的金融戰、科技戰、輿論戰、必然不斷加碼。

中國大抵有兩種方法應對,一是消極防守。如暫時收緊金融管理,內地穩,香港或可穩,但對中國經濟信心的挫折可能更大。

另一方法是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昨天內地金融監管總局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就是朝這方面走。

我本人是認同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一方面是國內絕大部分的產業——包括金融業都不懼國外的競爭,國內大銀行都是國有,外資想控也控不了。而且,外資銀行在國內也開展業務多年,開放給它們,也絕非洪水猛獸。但進一步對外開放,可讓中國做自由貿易的旗手,讓世界對中國開放。

讓他國的資本享受到中國市場的紅利,這是一種必要的統戰方法,也是中國對付美國金融戰+輿論戰的最好方法。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