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多個國家陸續公布去年的經濟數據,其中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GDP)略低於德國,終於失去了保持多年的全球第三大經濟體位置。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印度的經濟總量在2026年也將超過日本。這個大趨勢令許多日本人沮喪不已。
不過在某程度上而言,日德之間所謂的全球老三之爭只是一個象徵性頭銜的競爭,如果撇除去年日圓貶值的因素,日本的經濟實力仍然比德國強大。而且有一點必須承認,就是日本上世紀80年代末泡沫經濟破裂後,出現了30年的長期停滯,可是日本的社會管理模式在很多方面依然取得靚麗成績,例如犯罪率低、福利健全、醫療制度普及、產品質量好和長壽。這些情況並非經濟數據能夠完全反映出來。
事實上,各國政府都努力發展經濟,務求令民眾幸福。然而,很多國家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往往發現經濟雖然增長了,但許多民眾反而不快樂。所以近年不少國家學習不丹,愈來愈重視國民幸福指數以衡量發展的成果。
總的來說,幸福指數就是「有錢不是大晒」,心境平和才是真正的幸福。北歐國家普遍注重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之間保持平衡,結果在近年的全球國民幸福度排行榜上屢佔前列位置。相比之下,日本的生活和文化比較窒息和束縛,導致國民的幸福指數一般,但日本生活舒適卻是公認的。香港人喜歡去日本旅遊,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反觀香港,多年來一直追求經濟增長,但在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很多港人除了生活節奏加快,也面臨愈來愈大的住房、醫療壓力,幸福感下降。港府的執政理念應以實現市民幸福為首要目標,除了追求經濟發展,更要着重民眾內心的幸福感。
原文網址:自成一家:幸福感比經濟發展重要-戴慶成 學研社召集人 | on.cc東網 | 評論 https://hk.on.cc/hk/bkn/cnt/commentary/20240223/bkn-20240223000444428-0223_00832_001.html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