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8月9日,總統拜登簽署了《2022芯片與科技法案》(下稱「芯片法案」)。根據白宮此前發布的概要,法案總共將爲美國半導體産業的研發、製造和勞動力發展提供527億美元的資金。
我快看了一下「芯片法案」的網上版,在法案CHIPS and ORAN Investment Division A Summary部分,直接寫明: 禁止接受「芯片法案」資助的公司在中國和其他特別關切國家的擴建某些關鍵芯片製造。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準備拿出520億美元作爲誘餌,吸引美國企業作芯片生産研究,並排除中國在芯片領域的生産、研發,準備在芯片裏困死中國。
這個「芯片法案」明顯違反世貿準則,更明顯是衝着中國來,但又非常奇特、非常不合理、非常不可行,例如:
首先,美國為什麼芯片製造不行?就是因為製造成本太高,缺乏半導體人材,芯片製造業是因爲市場原因流出美國的,而非政策原因流出的,所以,現在的「芯片法案」是捨本逐末, 緣木求魚,甚至南轅北轍。
第二,芯片製造對中國而言是産業鏈升級,但對美國來說卻是産業鏈降級,美國如要在中美産業鏈之爭勝出,王道的方法是往上佔據高端産業鏈,而非往下和中國爭已有的産業鏈,大部分芯片製造都是已有技術,如果中美競爭已有技術,無論從人力、製造力和市場規模看,美國都是必敗的。
第三,「芯片法案」的資助錢不算多,527億美元貌似高投入,但單單一個台積電在這兩年一次性要建四個晶圓廠,每個晶圓廠的投入大概在100億美元,4座那就是要花費400億美元。
第四,那些美國芯片大廠根本不缺錢, 美國缺乏的是人材。美國人才都往醫生、律師、金融、互聯網去,對比一下芯片製造的薪水,智商正常的美國人才會去選擇芯片製造嗎?
第五,中國的芯片消費需求,大約佔全球消費需求總量的45%,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芯片單一消費市場。假設美國「芯片方案」真的成功,製造出來的芯片將賣給誰?
最後,也可能是重要的,就是在2019年美國商務部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華為無法向美國企業購買元器件後,大陸、台灣、韓國這三年都大規模投資芯片製造業,芯片未來必然是供過於求,而「芯片法案」又會加大美國芯片的供應,芯片市場必出現破產的滔天巨浪。
我一介凡人都能想到這些問題,都想到美國「芯片法案」在天時、地利、人和等諸多缺失,美國精英會想不到嗎?事出凡常必有妖,美國「芯片方案」會否是另一場請君入甕的星球大戰計劃?
1983年美國總統列根宣佈美國要實施「戰略防禦計劃」,這個民間稱「星球大戰」的計劃將用20至30年時間,在離地球200-1000公里的太空,建立三層立體防衛體系,既防核彈,又防洲際導彈,在這期間,美國將投入1萬億美元。那時的蘇聯爲了確保蘇美戰略核平衡,在軍備競賽中不落伍,決定再投入數百億美元用於軍事高技術部門,計劃從1986年至1990年,國防費用每年增長8%。這一增長速度較國民收入增長率要高一倍。本來蘇聯經濟結構已嚴重失衡,在美國公佈「星球大戰計劃」後更不堪重負了,不到幾年蘇聯就崩潰了。
「芯片法案」也可能抱同一想法,誘導中國把過多的人力物力投入已過度競爭的芯片製造,拖垮中國的產業結構。
不過,「星球大戰」和「芯片法案」的前設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星球大戰」的確會加速蘇聯經濟結構失衡,但正如本文提到芯片製造對中國而言是産業鏈升級,是改善中國製造的短板。2021年,中國進口芯片的金額已經達到了4400億美元左右,佔進口貨物金額的16%。可以說,中國把大量資源投入到芯片製造是非常明智的。
如果考察一點歷史,我發現美國「芯片法案」更像另一歷史故事:鄭國渠。戰國時,韓國水工鄭國勸說秦王修水利工程,企圖使秦國把經費與人力放在國內,無暇部署東征。結果秦國的確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鄭國渠的修建,建成的鄭國渠也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政治效益,關中沃野處處,無凶年,農業大盛,無水災、旱災。秦國更富強,最後吞併諸侯。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爲自由撰稿人,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文章來源:
美國「芯片法案」是星球大戰?還是鄭國渠? 文:悠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