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料網】朱家健:應對疫情 私家醫院宜獻力

疫情繼續嚴峻,昨天的確診數字,更突破一萬宗,對公共醫療服務構成一定壓力,公立醫院暫緩了非緊急醫療服務和適量分流病人,其實,私家醫院可以在這關鍵時刻啟動機制,接收更多由公立醫院轉介的病人,讓公立醫院可以騰空醫療資源,專心抗疫,然而,私家醫院的低收費病床配額使用率不足,這意味着私家醫院未有如期接收指定數量的使用低收費病床病人,未免造成資源浪費,而公營醫療服務資源則繼續緊張。

20JHB003__20170620_L

熱播的電視劇《白色强人II》描繪醫護爭分奪秒搶救病人,發揮天職。現實中,公營醫院資源緊張,無論是醫護、輔助醫護人員、醫院助理、病房、手術室、X光儀器等,都是供不應求。既然是這樣,公私營醫療有效合作更是大眾期望,讓私家醫院可以分擔公立醫院部分功能,適當分流病人,當然,私家醫院的營運以盈利作原則,也是無可厚非,我們不期盼私家醫院「贈醫施藥」,也不會令私家醫院「白做」,事實上,香港特區政府 (及前港英殖民政府)以極低價錢或象徵式徵費,批地予私家醫院的營運商/慈善機構/教會興建和營運醫院,換來政府在土地契約中加入附加條件,例如要求加入「不少於X%床位為低收費病床」的條款,資源可以用作有急切需要的基層病人或中產病人,或由公立醫院轉介的病患傷者,作為履行合約精神的承諾,肩負應有的社會責任。

2022062356670917-768x432-1

的確,某新聞時事節目作出調查,個別私家醫院的低收費床位,使用率偏低,是否存在「揀症」或其他原因,則不得而知,但另一邊廂,有病人則繼續苦候醫療服務,甚至乎,公立醫院的入住率屢逾100%,部分病人被迫臨時安排睡在病房外走廊、醫院停車場、手術室外面等,反映了醫療資源或出現錯配。

抗疫工作,不應該有公營醫院或私家醫院之別,均應該分擔救危扶危的醫院職能,私家醫院如果又要享受低地價和免稅資格,又要維持純商業運作,未免想得太理想,私家醫院不應該只以診金和病人承擔能力等因素去拒絕由公立醫院轉介的病患,反而,應該為公立醫院的同業提供支援,減輕公立醫院的人手和資源壓力,例如增加私家醫院病床,加快接收醫管局轉介病人,以病人利益作首要考慮。

如果營運者只把醫院當作是一棵搖錢樹,未免太功利,即使是以利潤掛帥的私家醫院,其實也應該負起社會責任,私家醫院作為社會的一份子,在疫情仍然不明朗時,非常時期,宜義不容辭撥出適量的醫療資源回饋社會,向需要的病人伸出援手,以實際行動去舒緩公營醫療系統面對的窘局。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如果公營醫療系統不勝負荷而崩潰,香港沒有階層或組群可以獨善其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