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豪傑 學研社成員、元朗區議會主席
香港人在剛剛過去的長周末度過了中秋節,不少市民都趁着節日與家人共聚,一起賞月玩燈籠,而月餅更加是不能缺少的應節食品。小時候,我們仍然流行玩紙紮燈籠和「煲蠟」,每逢中秋過後,清潔工人便要花很大力氣把凝固了的蠟移除。現代的孩子可能都轉玩塑膠燈籠,但這些燈籠也可能因款式過時而遭丟棄,製造了不少環境問題。
要說最大的環境問題,主要與月餅相關。據一些環保團體統計,單於2021年,香港人共吃剩了464萬個月餅,比2020年的288萬個月餅高出六成。今年經濟較為好轉,恐怕數字還會進一步上升。造成這麼多浪費的成因,竟然是因為過度送禮。中國人有句話,叫「禮多人不怪」,所以不少企業在中秋節都會送月餅給客戶,以保持良好關係。但諷刺的是,在一項相關調查當中,有七成受訪者表示他們並不喜歡收到月餅,而有兩成人更表示非常不喜歡收到月餅。
過去的香港物資匱乏,能夠在節日收到月餅,當然是歡天喜地。但今天的香港人比較富足,大部分人都不愁衣食,反而更加講究健康和環保,月餅的吸引力自然大減,只是「大時大節」連禮都沒有一份給客戶,很多企業老闆都過不了心理關口,因此即使自己不愛吃,都要多買幾盒作送禮之用。所以要減少浪費,我們必須要從源頭減廢,改變企業的送禮文化,加強市民的環保意識。近年,「非同質化代幣」(NFT)潮流興起,筆者建議企業可以考慮改為送贈NFT月餅,環保之餘,又可以藉機推廣自己的品牌,而NFT更可能有升值潛力,或許會比傳統月餅更受歡迎。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