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評】無雙直傳:北部都會區規劃富有模組化特質 更具彈性靈活性

筆者早前回應《幫港出聲》發起的「全民討論土地房屋問題」,在7月底發表了《解決香港土地及房屋問題「巧遲不如拙速」》的文章,我的意見有幸被《幫港出聲》留意到並撰文提及 [註1],為此,我想就此議題再發表多點意見。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圖片)

除了前篇所述「北部都會區」具有較「快」及較「慳」的優點外,該規劃更具備一個「明日大嶼」沒有的優勢:更具靈活性和彈性。

北部都會區各個子項計劃的位置圖。(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圖片)

眾所周知,正如沈子高在一篇文章所說,前屆政府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本來就是一個把各項計劃統整而成的『組合計劃』,所以它的風險指數相對低」[註2]。沈先生雖沒有在文章中詳細解釋什麼是「風險指數相對低」,在筆者看來,「風險指數相對低」就是因為組合式規劃比大型整體式規劃更具靈活性和彈性,因為組合式規劃就帶有類似產品設計或軍事武器設計常用的模組化設計概念(Modular design)。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造書》就指出,整個計劃是由「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等多個子項計劃組合而成。即使有其中一個子項計劃發展受到阻礙或延遲,對整個規劃的影響有限,甚至可以加速發展順利的子計劃,以彌補受阻礙的影響。

舉個例子,在某一年,整體規畫的建屋量目標是5000個單位,「洪水橋/廈村新發展區」及「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兩個區塊各自需承擔2500個單位的建屋量,但在執行期間新田計劃遇到阻礙,建成量不能達標,那洪水橋那邊的發展較為順利,便可加速進度,那麼整體規劃仍有望可達標,甚至超額完成。反之,如果「明日大嶼」的填海工程稍有阻礙延遲,整個規劃的目標就要推遲,不能從子計劃中進行調整,以達整體目標進度,沒有足夠的靈活性和彈性。

不要小看這種組合式規劃的靈活性和彈性,現在解決香港房屋土地問題最重要是「快」,靈活性和彈性正正是當整體規劃受到阻礙延遲時,能透過調整各子項計劃以依時完成整體規劃指標的重要保障。

作者為學研社成員,著有《全球化多面體 我們如何面對》一書

參考資料:

1.《指「明日大嶼」必然超支 填海後仍需建交通網  無雙直傳:點都唔夠「北都」收地快》 2022/07/26 幫港出聲

2.《「大嶼」、「北都」?做定唔做?你絕對有得揀!》2022/07/21 巴土的報 沈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