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期間,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按照傳統習俗,在沙田車公廟求籤祈福,求得第11籤中籤,籤文為:「威人威威不是威,只當著力有箴現;白登曾起高皇閣,終被張良守舊圍」。
籤文涉及中國歷史典故:白登之圍。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32萬大軍,出征匈奴冒頓單于,同時鎮壓太原的韓王信叛亂。漢軍節節勝利,派使節出使匈奴,匈奴故意將精銳部隊隱藏,將老弱病殘列於陣前。多名使節都說可以乘勝追擊,只有婁敬勸阻,認為是誘敵之計。劉邦不聽勸告而大舉出擊,最後被匈奴及韓王信圍困於白登山。
「白登之圍」這個典故當然不算吉利,劉邦率大軍親征,因不聽勸告而受騙被困,怎樣說也不是好事。但當年劉邦仍能全身而退,漢軍亦算是擊敗匈奴,至少互有勝負,如此說來,似乎又不算是太差。
新界鄉議局主席按傳統為香港求籤,亦只是與民同樂,本無不妥。但港人求籤及解籤的過程中,則反映了一個普遍社會現象。
根據中國傳統,如果要為香港求籤祈福,理應由地方之首負責。如果把這傳統習俗放到現代,則理論上應該只有香港行政長官有此資格。當然,香港是商業地區,由地方財閥、權貴或士紳等等代勞雖然有些僭越,但所謂與眾同樂,似乎亦無傷大雅。多年來,新界鄉議局主席按傳統為香港祈福,大概便是根據這個思路而行。
但重點是,以求籤的傳統,由那個人負責代表香港是一回事,但無論如何,求籤者便算是「受眾」了。
新界鄉議局主席求籤,主席便是「受眾」。推而廣之,主席可以代表了新界鄉議局,籤文便是在告誡新界鄉議局了。再廣義一點,新界鄉議局主席或可以代表了港府,那「受眾」便是整個港府。如此一來,現在新界鄉議局主席為整個香港求籤,馬馬虎虎的不依最正統的傳統,籤文則是在告誡整個香港。
因此,我們先不必太介懷坊間說籤文所指的「應該多聽勸告」之解讀是否正確,但到底籤文的「受眾」是誰呢?據訪問中,劉業強認為:「港府應該多聽勸告。」
問題來了,無論劉業強只為自己求籤,還是為港府問卜,或代表全港市民向車公祈福,「劉業強」本身都不能算是「局外人」。車公認為「受眾」應該多聽勸告的話,如劉業強代表了所有香港人的話,則標準答案是:「我們香港人應該多聽勸告。」若劉業強代表了港府呢?新界鄉議局主席作為建制派的一員,既然代港府求籤,更應該說:「我們政府應該多聽勸告。」無論如何,求籤者既然代表了港府或港人,在解籤時不應表現得像「局外人」般。
當然,劉業強求籤及接受訪問,在媒體前借題發揮的向港府提意見,亦不過是遵從香港社會的傳統,多年來都是如此這般,絕非個人問題。
新春期間不僅新界鄉議局主席到車公會為香港求籤,有媒體亦會到黃大仙問卜。按傳統,由媒體或任何民間組織或機構代表了整個香港,當然是「名不正、言不順」。但最大問題是,某些機構名義上為港府或香港求籤,便實際上只是為了藉此可指桑罵槐、借題發揮地大罵政府。某些報章還是一本正經的大篇幅報道,到底又有甚麼用意呢?
無論如何,車公廟求籤及祈福,只是傳統習俗,求一個安心。求得上籤故然歡喜,若籤文不佳,則可視之為車公對世人的告誡。
所謂「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凡事不應輕易責怪他人,應該先檢討自己的不足及過失,並加以改正。從車公廟求得的籤文,理應當為對自身的勸誡。多年以來,港人稍有挫折,便會諉過於人,對港府破口大罵,諸多批評。於車公廟求籤一事上,足可見到港人的這股「小人求諸人」的歪風,我們都應該藉此好好反省一下。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