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HK】吳桐山:發展綠色旅遊要考慮環境承載量

3f020535cd14e29912cd0002785e23ae

香港終於和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旅遊業摩拳擦掌準備迎接內地旅客。但我留意到社會上對香港如何發展旅遊業有不同討論,大家對往哪裡走缺乏共識。在此想談幾點個人的淺薄見解。

有一點大家沒有說錯,就是香港大部分景點已經老舊,吸引力今非昔比了。政府在「你好香港」的啟動禮上面,所展示的維港、山頂纜車、迪士尼一類的景點,內地經濟條件稍為好的人一早就來過多次。當然,內地人口多,仍然有大量鄉鎮、農村的人想一睹東方之珠的魅力。但這些人多數都是參與價錢不高的旅遊團來港,如果多做這些客路,恐怕又會引起本地人與遊客的矛盾。

出路何在?

有人說香港可以搞文化旅遊、綠色旅遊這些深度遊。方向沒有錯,但可操作性成疑。粵語文化在上個世紀是強勢文化,加上香港在中國近代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孫中山、周恩來等歷史名人都曾經在香港活動,的確有不少歷史名勝古跡。但這必須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才會有興趣去探索,在高端旅遊市場有可為,但無法解決旅遊業龐大的就業問題。

bb4b84ede1188fbf318cdcd3ff8fb3c4

綠色旅遊是香港一大特色。很多人以為香港只有購物、美食,其實香港有世界一流的郊野公園、行山徑,其美景着實引人入勝。但必須注意一點,香港的郊野特色就是保留原始、自然的風貌,一般沒有大型基建。例如早前我與女兒去探索西貢赤徑,沿途都是山徑小道、行人稀少,只有節日、假期才會比較多人。又例如南丫島、東平洲等等,都是香港很有特色的島嶼,但這些島上面都沒有大馬路,連車輛都難以抵達,一般都是登島步行。

所以綠色旅遊不是不能搞,但必須考慮環境承載量。香港郊野公園的自然特色,決定了不可能接納很多遊客。其實過往通關時也有內地遊客來郊野公園玩,甚至露營,但數量不可能與廣東道的遊客相比。如果要在郊野公園建設道路,就一定會改變其原始風貌,令其喪失吸引力,猶如殺雞取卵。

我認為,香港旅遊的特色在於國際化和與內地的同城化,從而開展跨境旅遊。

44028c967db4ea6749029595f9dbe053

例如香港有很好的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也即將投入使用,隨着內地民眾對出境遊的訴求提升,香港可以做大灣區出境遊的橋頭堡。關鍵是做好旅遊產品的策劃、管理,以服務的角色來做好出境遊。這個角色就像甘肅省的蘭州一樣,其實蘭州市本身的旅遊資源不多,但西北的張掖、敦煌、青海、新疆有豐富旅遊資源,蘭州作為西北旅遊的起點,每年也吸納大量遊客,那就是一個集散地。

又例如香港新界東北和深圳大鵬半島一帶,其實是連成一體的海洋旅遊景區。隨着香港往來內地的政策愈來愈寬鬆,赴港愈來愈方便,港深兩地可以合力將東部海灣打造為一個景區,以港深聯程的魅力吸引內地的向海旅客。深圳大鵬半島的基建和旅客接待能力比較高,而香港新界東北則比較原始和自然,兩者可以相得益彰。

Comments